算力新基建如何破局?
年初DeepSeek大模型的爆发,标志着人工智能进入“深思考”时代,而“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也暴露出算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在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主赛道的背景下,构建安全可控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已成为我国抢占战略制高点的关键命题。
2025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算力、人工智能(AI)列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提出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一战略部署不仅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也围绕如何布局算力基建,促进全国算力一体化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算力新基建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议题。小编梳理两会期间各方观点建议,做出相应解读,一起看看算力新基建实现突围破局的关键词:
超智融合突破‘算力围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指出,当前算力市场存在供需性矛盾:算力结构单一、高端算力紧缺,并呼吁出台高端智算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加快高端算力设施建设,引导高端算力发展走上“超智融合”技术路线,提升算力使用效率,以应对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算力围城”困局。
解读
目前能够支撑大模型训练的高端算力中心极为稀少且训练效率不超过30%,随着 AI 应用场景增多、需求量增加,只满足低精度训练的智算中心不能很好支持未来 “超智融合” 趋势下的全精度算力需求。通过出台高端智算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加快建设大算力、全精度、高互联的高端智算中心,引入先进算力调度、分配、优化和管理技术,提升算力使用效率,解决前沿AI应用“不会用”“不敢用”的困境,以规模化应用反哺技术提升,激发新需求、培育新优势。
推进异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聚焦大模型应用落地中的算力门槛、技术复杂性与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从自主可控的异构算力基础设施升级、智能体创新应用、算力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破局,为实体经济智能化转型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的解决方案。曹鹏认为,数字技术是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在打造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的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实践中,还存在阻碍。他建议,要加强建设异构算力降低智算成本;夯实自主可控的智算底座,鼓励智能体大规模创新应用;推动存算协同发展,降低企业智算成本、提升计算效率;推动链主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智算配额,实现产业智算普惠。
解读
当前,国内异构算力呈现分散状态,且利用率较低,中小企业在大模型应用的智算成本面前望而却步。通过推进异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整合分散的算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整体智算成本。而存算协同发展可优化计算流程,提升计算效率,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中小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活力,促进整个产业生态的繁荣发展。
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未来,使用算力将像用电、用水一样方便。”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中医药大学校长郭毅在两会期间描绘出算力服务新图景。他提出,要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算力互联互通指导意见和实施指南,推进试点示范;着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前瞻布局算力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多层级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实现通算、超算、智算等算力资源有序流通、共享共用;加快标准建设,形成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体系;规范算力运营和服务交易机制,推动形成多样融合、协同发展的算力供给格局。
解读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构建一体化算力体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这充分彰显了政府部门对算力网建设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能够打破地域限制,实现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算力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完备的标准体系与规范的交易机制,有助于保障算力交易的公平性、透明性与安全性,促进算力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跨区域算力资源调度机制的建立,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算力需求与供给情况,灵活调配资源,满足各地多样化的算力需求,推动数字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均衡、高效发展。
建设自主可控算力底座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若不能加快解决国产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薄弱、适配困难等问题,做大模型无异于 “在别人地基上建高楼”。他建议加快构建国产算力平台上的自主可控大模型及产业生态,例如,鼓励基于自主可控国产算力平台的大模型研发和应用,鼓励央国企优先采购基于国产算力平台研发的全栈自主可控大模型,专项支持基于国产算力平台的生态体系建设。
解读
我国正迎来大模型创新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国内主流大模型均在加快研发迭代与应用推广,与此同时,全球竞争进一步加剧。在此情形下,在自主可控平台上发展通用底座大模型并达到全球顶尖水平,特别是在国计民生相关重点领域对标并实现超越,对我国在未来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赢得战略优势至关重要。
加快建设绿色算力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浙江省委会主委陈小平建议,加快建设自主可控全国一体化新型绿色算力体系,助力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陈小平表示,应加强绿色技术攻关,深化智能调度、源网荷储、新型供电与备电、绿电聚合供应等技术与机制创新,加强对算力使用效率、网络性能、能耗水平等指标的常态化监测,实现算力的低碳节能应用,推动算力与电力高质量协同发展。
解读
算力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内容,绿色算力是推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通过推广绿色算力技术,如液冷、余热回收、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降低算力基础设施的能耗和碳排放,提高算力的绿色化水平。预计到2027年,绿色算力占比超过40%,新建数据中心PUE值降至1.1以下,实现算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贵州山洞里的华为“备胎”服务器,到合肥量子大道上的“本源悟空”,中国算力版图正以"硬核突围"的姿态重构全球科技竞争格局。要实现从算力大国向算力强国的质变,需从解决算力供需矛盾、优化算力基建布局、推动绿色算力发展到加强算力国产化生态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推动算力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